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开悟

    定后再做省察所入的定。解脱阿罗汉(也已体证第八解脱的灭尽定),可以省察到所有证悟后的身.口.意造作都不会引生未来的果报,而当生为最后一生,死后(般涅槃)绝无任何名.色法生起,亦即不再轮回转生于三界。佛陀说解脱之外,无更殊胜的解脱(《长部》《大缘经》)。若是未修定的慧解脱阿罗汉,在生活中也能透露讯息:六根触六境恒常保持正念、无梦、无不安、不哭(欲界嗔心)、无傲慢、无贪.嗔.痴、无杀.盗.淫.妄的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252516.html
  • ‘杂阿含经’研习:佛说有关在家能证果部份

    利根的见法,称为“随信行”和“随法行”。钝根与利根证初果,分别称“信解脱”、“见道”,还有身证、慧解、解脱三类。‘阿含经’一再举出这七个阶位,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见法与证阿罗汉。见法之后,使贪、瞋逐渐...是为唯解脱证涅槃之智慧障者,故曰慧解脱。二、解脱,阿罗汉得灭尽定者,是为解脱慧舆定之障者,故日俱解脱。”据‘杂阿含经’第一二一二经载:“佛告舍利弗,此五百比丘中,九十比丘得三明,九十比丘得解脱,余...

    罗无虚讲 蔡惠明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363713.html
  • 罗汉与罗汉名录

    具足,方证罗汉之机根也。二曰:不时解脱罗汉,利根之罗汉,不待衣食等事缘具足,自解法之道理,随时证罗汉之人也。见俱舍论二十五。又作一、慧解脱罗汉,但得慧障解脱,发得无漏地,即证涅盘之罗汉也。二、解脱...罗汉,根性最为殊胜,遇无论如何之逆缘,亦不动转所得之法者,亦见俱舍论二十五。  〔九种罗汉〕 俱舍论二十五称之为九无学,即将前六种,析出不退法,再加前二种之慧解脱解脱。成实论之说:一退相(即俱舍九...

    许云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870847.html
  • 八识心王正解

    定、无想定中,它都是不断灭的,所以说它“恒”;但是成为解脱的阿罗汉以后,他入了灭尽定时,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;到了入涅槃时,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,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时的。末那识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...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。禅定修不好、妄想很多的原因,就是由于末那识的你喜欢攀缘贪着,不肯安于无为寂寞的境界之中。虽然意识的你知道要修定而证取解脱,可是无法说服末那识的你去改正攀缘的习气。所以要修定,你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749740.html
  • 菩萨不断除烦恼而证得菩提

    位明心之后,一直要到第六地满心位时,方才取证解脱果;在这以前,精进的人,在一生乃至四生中,都可以取证慧解脱果;在三地满心位时,就可以取证解脱果;然而菩萨都不取证,一直到六地即将满心时,若不取证有余涅槃,就不能再进修无生法忍了,这才不得不取证解脱果—取证灭尽定而成六地满心菩萨。所以,菩萨就是这样不急着断烦恼,而利益众生,而求证佛菩提;因为这样留惑润生而利益众生、而地地进修的结果,最后福慧俱足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4951613.html
  • 试论“法住智”思想之开展

    中在解释〈须深经〉时则出现“慧解脱只有法住智,解脱只有涅槃智”的特殊说法,其所采取的角度,也许真的犹如其书中所说的:“慧解脱解脱,也许是二类人24,又或许是有先后契入次第的。”在上述的推论看来,法师应该是取后者来论述。因为他在论及这项创见之前,他早有交待“慧解脱本是阿罗汉的通称”,理应前后不相矛盾才是。  我以为:法师会有这项创见,或许是基于“灭尽定”与“触身”的问题。第一,有关解脱才有灭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0.html
  • 禅学浅说

    心尚在,并非我执灭尽。灭尽定乃在定慧相辅相成的进修根本四禅八定的基础上,完全断除我执之境界,到此即为解脱,到此方可谓脱离三界。灭尽定既是“禅定”的境界,也是佛教智慧观行的结果。此实乃定慧一体之境界,从定而言名“灭尽定”,从慧而言名“解脱”。解脱阿罗汉所证之灭尽定是小乘智慧与禅定相辅相成的结果,为佛教独有、外道所无之不共法。  小乘佛教主要是依靠四圣谛、十二因缘理论,去思维与观行而明白缘起性空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7.html
  • 阿罗汉

    解脱’,属钝根。第六又称‘不时解脱’,属利根。  《中阿含》卷三十〈福田经〉、《甘露味论》卷上、《成实论》卷一〈分别贤圣品〉等,则于上列六种阿罗汉,另加慧解脱(由智慧之力断除烦恼而得解脱)、解脱(定慧...“前蕴灭,后蕴更不生”,而入于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。──声闻乘的进修,以此为最究竟的果位。  颂文︰‘此或慧解脱,或是解脱,六通及三明,世间上福田。’  解说︰经中说到阿罗汉,有六种、九种等分别,现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1739447.html
  • 佛法的修道次第:《七车经》

    作证(亲身体验)成就游,亦慧观诸漏尽者,是谓比丘阿罗诃,名解脱。” 又《长?十三》(大缘方便经)中说:“诸比丘于此法(指十二因缘法以及名色与爱的非我)中,如实正观,无漏心解脱,阿难!此比丘当...游行,入出自在,如是比丘得解脱。” 依此,慧解脱阿罗汉,与解脱阿罗汉所能有的差别,可能就只在能不能入各种禅定了。 有了正见,建立了正确而清晰的思惟模式与价值观,那么,便能清除对生命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1753544.html
  • 修习安那般那念的境界

    (就能)顺著次序,逆著次序,顺逆著次序,随其所愿的久暂,进入或潜出其中,并由他自己当下(此时此地)的超越知见,证得不退堕的心解脱和慧解脱,那个比丘就称之为‘解脱(解脱具足)’,阿难,没有比这个‘...入三种身心的交互作用(三种观义),以内明的智慧充分地看透各种境界的真相,免于执著,不生欣悦,这就是慧解脱。两者都具备了就称为“解脱”。   修习安那般那念的境界  注:( )表示未注明具体引用章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269625.html